□李文豪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舉辦抗戰題材長篇小說《白光》新書發布和座談會,很有意義。
德州是北京南大門,是山東對接京津冀的橋頭堡,自古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美譽。這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作為龍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黃河文化和運河文化在此天然交融,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在此和諧共生。這里人杰地靈、英雄輩出。射日英雄后羿的傳說在此發源,治水英雄大禹在此功成,亂世英雄劉備在此崛起,平叛英雄顏真卿在此揮兵,抗倭英雄尹秉衡在此出生,抗日英雄左寶貴由此血脈傳承……全國勞動模范時傳祥、全國道德模范孟祥斌更是當代中國公認的英雄。
德州還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這里誕生了山東省最早的農村黨支部——齊河縣后里仁莊黨支部。這里發動了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人民抗日武裝起義——冀魯邊區抗日武裝起義;這里形成了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關內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這里成立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縣級人民政府——樂陵縣抗日民主政府;這里創建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冀魯邊抗日根據地。這“四個第一”確立了“北有冀魯邊,南有沂蒙山”“先有冀魯邊,后有沂蒙山”的歷史定位。這里發生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后一戰——禹城大戰。英雄沃土孕育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催生紅色經典。德州作家郭澄清以魯北抗戰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大刀記》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一經推出,轟動一時,且傳承不衰、影響至今,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成為永恒的經典。進入新時代,德州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主題文藝創作,《長河謠》《西風烈》《西征》《南下》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先后涌現。抗戰題材作品尤為可觀,高艷國與趙方新以冀魯邊區抗戰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血礪忠誠》、陳璞平以中國抗日戰爭最后一戰——禹城大戰為背景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最后一戰》、李好斌以魯西北與冀南運東地區抗戰為背景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烽火》、楊劍茹以我軍第一支自制步槍的設計制造者劉貴福為原型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敬慕的回眸》以及邢慶杰以抗日英雄白光為原型創作的長篇小說《白光》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邢慶杰是我市文壇的代表人物,《白光》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書以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齊河、禹城一帶的抗日英雄白光的真實事跡為藍本,通過文學形式再現英雄的崢嶸歲月,塑造了“特等人民功臣”“孤膽英雄”的鮮明文學形象,是一部融合歷史真實與文學創造的優秀作品。作品藝術地再現了魯西北軍民英勇抗戰的光輝歷史,弘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對在全社會樹立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良好風尚,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作品還以質樸、準確的語言,在講好故事的同時,把地域民風民俗、歷史文化等完美地呈現出來,勾畫出濃郁的魯西北生活圖景。作為德州市委宣傳部重點扶持項目、山東省作協文學精品扶持項目和山東省委宣傳部“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入選項目,長篇小說《白光》率先在《中國作家》刊發,后由作家出版社編輯成書,成為新時代抗戰題材小說的又一力作。
英雄是一個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長篇小說《白光》就是近年來書寫英雄的代表作品。這部作品的推出,既是德州文學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獻禮之作,也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具體成果。
文學評論和文學創作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彼此借力,相互砥礪。各位評論家對作品的點評是對作者的一次有益指導,更是對德州文學創作的一次有力幫促。相信此次座談會定會對長篇小說《白光》的傳播推廣、對推動德州文藝的繁榮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祝愿朋友們此次德州之行,能近距離領略黃河之浩浩、運河之悠悠;能全方位感受齊風魯韻的古道熱腸、燕魂趙魄的俠義豪情,更有那充盈天地、凜然千秋的英雄之氣!
(本文系作者在邢慶杰長篇小說《白光》新書發布和座談會上的致辭,發表時有刪改,題目為作者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