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促進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11條標志性產業鏈是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主陣地。8月28日,全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暨產業鏈工作推進會議召開,就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產業鏈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會議的召開,必將進一步筑牢德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發展民營經濟,要圍繞“真”字下功夫。在德州的經濟版圖上,民營經濟占據主導地位——民營經濟穩,經濟全局就穩;民營經濟活,經濟全局就活。盡管當前全市民營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只要我們動真情、用真招,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就一定能見到真變化,取得新成效。
下真功夫,要敢于攻堅克難。政府紓困的決心,就是企業發展的信心。當前,民間投資下滑、拖欠賬款等問題,為民企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黨委、政府只有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充分展現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意志,才能真正為民企“撐腰鼓勁”。下真功夫,要堅持精準發力。助力民營經濟發展,要善解企業“燃眉之急”。只有在摸清企業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和優化服務,清單式、滾動式、閉環式破解一個個實際問題,才能真正做到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下真功夫,要勇于改革創新。降本增效是企業尤為關心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聚焦“人工地錢水電氣暖”,統籌當下改與長久立,加快推進集成改革,精準保障資源要素,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做強標志性產業鏈,要圍繞“實”字求效果。如今的區域競爭,不再是單一企業或產業的“單打獨斗”,而是產業鏈
群之間的“生態競爭”。抓產業鏈就是抓供應鏈,就是抓技改升級,就是抓集群躍升。德州產業基礎較好,但要進一步推動優勢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仍需握指成拳、系統推進,瞄準關鍵環節出實招、求實效。
出實招,要找準方向。厘清底數,才能理清思路。做強11條標志性產業鏈,需要我們摸清每個產業鏈的規模、營收、利潤等一系列具體情況,科學謀劃相應的目標任務,從而明確將實招變實效的具體路徑。出實招,要明確載體。充分發揮優勢產業的規模和集聚效應,必須為產業鏈找準“落腳點”。要把園區作為產業鏈發展的主陣地,積極引導產業向園區聚集,依托園區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生態,做優做強產業集群。出實招,要強化舉措。產業鏈發展,關鍵要做大增量、做優存量。要始終把招商引資擺在產業鏈發展的關鍵位置,統籌產業鏈和園區招商力量,發揮鏈主企業作用,積極招引上下游企業,持續擴鏈補鏈延鏈,在做大產業規模的同時,促進產業協同、一體發展。出實招,要完善機制。做強產業鏈,鏈長既是“指揮員”、又是“服務員”,讓產業鏈真正“鏈”出活力、“鏈”出成效,必須進一步完善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督促引導產業鏈鏈長、鏈長辦公室真抓真管,在部門和企業的“雙向奔赴”中,凝聚產業新優勢。
真抓才能闖關奪隘,實干才能夢想成真。讓我們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作風、更強的合力,千方百計優化服務、排憂解難,共同推動民營經濟煥發新活力、產業鏈實現新突破,奮力譜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