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津冀協同發展賦能魯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談會在我市舉行 厚植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沃土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楊鳴宇 通訊員張金爍)9月28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賦能魯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談會暨2025德州市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對接會在我市舉行。京津冀與省內高校院所專家、魯西五市代表、新材料企業負責人等150余人齊聚一堂,聚焦新材料產業前沿科技,搭建高校院所與企業信息融通、供需對接、合作共贏的交流平臺,共謀新材料產業的協同創新與未來藍圖,賦能魯西五市高質量發展。
“新材料產業是我市聚力打造的重點產業,擁有246家規上企業27家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這是德州新材料產業的底氣。”副市長陳曉強在致辭中用數據勾勒發展底色,更傳遞合作誠意,“期待與京津冀、魯西兄弟城市深化協作,在新材料領域聯合攻關,打造科技互融、人才互通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活動現場,“中關村·魯西五市人才科創聯盟”成立與中關村(德州)人才科技創新基地揭牌,為跨區域協同筑牢載體,按下資源流動“加速鍵”。“我們將定期組織專家走訪、技術對接,發揮中關村科創輻射與人才引領優勢,結合魯西產業特色打造資源匯聚‘強磁場’、融合共生‘新平臺’、創新發展‘增長極’。”中關村人才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師曉燕說。
“平臺建成能讓我們直接共享中關村、其他地市的人才庫、技術庫,不出德州就能對接頂尖資源。”山東雙一科技項目專員夏海龍感慨道。
市新材料產業鏈辦公室副主任張勇進一步闡釋:“聯盟與基地將整合技術、人才、資本與產業資源,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四鏈’聚合融通,為高端人才引育提供支撐,成為區域合作新標桿。”
簽約成為整場活動的“重頭戲”。此前,德州各級部門與企業精準對接高校院所、央企強企,開展多輪產學研交流,成功促成一批項目合作。現場共有16個項目簽約,合作內容覆蓋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投資擴建等關鍵環節。“這對深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具有重要價值。”張勇表示。
企業技術需求發布環節,“問題清單”與“技術清單”碰撞熱烈。山東綠能環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軍直奔主題:“電池型號繁多導致人工拆解效率低,急需在AI視覺識別、電器控制、機械結構領域突破,打造人機協同設備實現24小時作業。”多位高校專家專心記錄,準備會后對接。天鼎豐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王可也發布了需求:“PET切片黏度偏低制約質量,需建立熔融溫度與纖維指標對應模型,亟待開發胎基布適配新型阻燃劑。”同樣獲得與會專家積極回應。
專家路演則為企業帶來“技術盛宴”。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董坤以“綠色能源材料研發及產業化”為題,結合實驗數據與應用案例,詳解前沿技術落地前景。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孟祥福更是“雙向參與”——既與樂陵市瑞邦鑄造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簽下“耐高溫沖刷鋁合金輪轂模具涂料的研制與產業化項目”,又在《功能性涂層材料的裝備、應用以及產業化》路演中分享研發進展,其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內容讓企業代表直呼“解渴”。
“我特別關注天鼎豐公司剛才發布的阻燃性需求,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間。”孟祥福說。
北京大學博雅教授孫俊良以《鋰鈉電二次電池技術發展前沿》為題的主旨演講,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為現場嘉賓規劃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路徑。“聽完孫教授的講解,我進一步明確了突破方向。”恒源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材料研究院副院長徐士立深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