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賽聚才,讓人才和城市“雙向奔赴”——第四屆中國·德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儀式暨京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會側記
□本報記者胡兵 石秀秀 本報通訊員靳祖鵬
逐夢新時代,一起贏未來。
9月27日至28日,第四屆中國·德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頒獎儀式暨京德科技人才合作交流大會在我市舉行,京德醫藥及康養產業人才對接交流會、京津冀協同發展賦能魯西五市科技人才合作洽談會等對接活動同期舉辦。來自海內外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重點產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等齊聚一堂、共話合作,奏響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的時代強音。
“作為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大國家戰略交匯地的城市,德州瞄準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中國食品名市、特色體育名城’的發展目標,以‘北接南融’專項行動為抓手,不斷創新引才育才機制,處處彰顯著對科技創新的執著、對人才的渴求。”南京大學教授顧寧的話,道出了我市求賢若渴的堅定決心。這項賽事自2021年啟動以來,已累計舉辦25場國內分賽和3場海外分賽,142個項目實現落地。一粒粒創新創業的“金種子”,正在德州扎根發芽、壯大結果。
市人才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顧翔宇介紹,本屆大賽自去年9月啟動,共舉辦7場創業分賽和2場創新分賽,遴選出116個項目進入總決賽。大賽緊扣德州標志性產業鏈發展需求,除了舉辦城市分賽,還設置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醫藥及康養等產業專場分賽,進一步提升大賽項目的產業匹配度,更好推動產才深度融合發展,促成一批高層次人才項目在我市落地。
27日上午8時,大賽總決賽如期舉行。參賽選手通過“講解+答辯”的形式,依次開展項目路演,充分展示項目優勢與創新亮點。專家評委認真研判,聚焦項目可行性、創新性、應用性等特點逐一提問、打分,分別評選出創新類、創業類一二三等獎和優勝獎。
28日,在頒獎儀式現場,與會領導為大賽獲獎選手、重點人才項目頒獎。獲獎項目代表、“智能檢測高端裝備研制及產業化”項目領銜人李福生說:“我們對德州的發展充滿信心。團隊計劃首期建立1000平方米的研發與制造基地,實現本地化生產,并積極與山東大學及本地企業共建‘智能檢測聯合實驗室’,推動產品在農業檢測和工業質檢中的應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在與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市政府、北京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省科創集團三方簽署“高校成果轉化與人才實踐培養合作”協議,齊河縣與中關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中關村e谷(德州)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揭牌,“微網重構下退役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實驗室項目”等5個北京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太陽能PVT熱泵熱電冷低碳能源智慧平臺項目”等5個本屆大賽落地項目集中簽約,這些合作成果將為加快人才集聚、產業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我們落地齊河已經10年,這次簽約有利于進一步加強跟德州、齊河的合作。”中關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姜珂表示。關于未來,他設想成立一支基金、建設一個基地、發起一場大賽,把各方面資源要素整合起來,促進更多優質的創新型項目在齊河落地,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
會上,第五屆中國·德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據了解,第五屆創新創業大賽將持續聚焦產業靶心,深入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相關領域一流高校和行業協會,精準挖掘產業匹配度高、能夠延鏈補鏈強鏈的優質項目,更好提升對接實效和項目落地效率。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德州,正以傾心引才的誠意、悉心用才的智慧、精心留才的溫度,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的四海英才在這里落地扎根,與這座城市攜手,共赴時代華章。